MAP CalculatorFor licens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only

分步教程

如何根据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(MAP)

掌握 MAP 计算技巧,帮助你在急危重症、围术期与日常护理评估中快速做出循证决策。

快速答案

公式: MAP =(收缩压 + 2 × 舒张压)÷ 3

示例:血压 120/80 mmHg

  1. 舒张压 ×2:2 × 80 = 160
  2. 加上收缩压:160 + 120 = 280
  3. 除以 3:280 ÷ 3 = 93.3 → MAP = 93 mmHg

阅读时间

约 8 分钟

适用人群

适合所有医疗专业人员

最后更新

2025 年 1 月

为何每位医疗人员都要会算 MAP

平均动脉压计算几乎是所有临床专科的核心技能。无论你是在备考的学生、刚进 ICU 的新人,还是负责复杂病例的资深临床医生,职业生涯中都会反复计算 MAP。

真实临床场景

  • ICU 早交班: “昨夜 MAP 趋势怎样?”
  • 脓毒症启动: “MAP 是否一直保持在 65 mmHg 以上?”
  • 手术室交接: “术中 MAP 平均 72 mmHg。”
  • 急诊接诊: “这名创伤患者的 MAP 只有 58。”

为什么不能只看血压?

血压提供两个离散数值(收缩压和舒张压),描述的是心动周期的峰值与谷值。而器官灌注是持续发生的过程,MAP 体现整个周期的平均灌注压力,因此在重症流程中更常被用作阈值。

重点提醒

很多急诊、重症和手术流程使用 MAP 目标而非收缩压目标。如果无法快速准确地计算 MAP,就难以有效执行这些流程。

理解 MAP 公式

标准公式容易记忆,却深植于心脏生理学的基础:

MAP =(收缩压 + 2 × 舒张压)÷ 3

由于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大约三分之一时间处于收缩期、三分之二处于舒张期,公式在求平均前会将舒张压加倍。该权重反映动脉系统实际承受各压力的时长。

简单平均 vs. 加权公式

以血压 120/80 为例:

  • 简单平均(错误):(120 + 80) ÷ 2 = 100 mmHg
  • 加权公式(正确):(120 + 160) ÷ 3 = 93 mmHg

在低血压患者中,这样的差异可能决定是否需要升级治疗。

脉压变式公式

许多临床人员更喜欢以下心算版本:

MAP = 舒张压 +(脉压 ÷ 3)

脉压就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。将结果除以 3 再加回舒张压,所得数值与标准公式完全一致。

何时需要额外核实

标准公式假设心率正常、节律规则、收缩期与舒张期时程常规。在极度心动过速、重度心动过缓或主动脉瓣返流等情况下,舒张期可能明显改变,建议改用有创监测。

逐步计算 MAP

方法一:标准公式

  1. 获取收缩压与舒张压读数。
  2. 将舒张压乘以 2。
  3. 再加上收缩压。
  4. 总和除以 3。
  5. 记录时取最接近的整数。

方法二:脉压心算法

  1. 收缩压减去舒张压,得到脉压。
  2. 脉压除以 3。
  3. 将结果加回舒张压。

两种方法得到的数值完全相同,选择在压力下你能最快完成的步骤。

练习示例

示例 1:正常血压

血压 110/70 mmHg

MAP = (110 + 140) ÷ 3 = 83 mmHg

解读:灌注充足

示例 2:低血压

血压 85/55 mmHg

MAP = (85 + 110) ÷ 3 = 65 mmHg

解读:临界值——需密切观察

示例 3:高血压

血压 160/100 mmHg

MAP = (160 + 200) ÷ 3 = 120 mmHg

解读:升高——评估是否紧急处理

示例 4:脉压增宽

血压 150/70 mmHg

MAP = 70 + (80 ÷ 3) ≈ 97 mmHg

解读:MAP 正常,脉压增宽——评估是否存在主动脉疾病

示例 5:脉压变窄

血压 100/90 mmHg

MAP = (100 + 180) ÷ 3 = 93 mmHg

解读:MAP 正常,脉压变窄——警惕心包填塞或重度心衰

常见计算错误

  • 忘记将舒张压翻倍。
  • 在相加前就分别除法,违反运算顺序。
  • 直接取收缩压与舒张压的简单平均。
  • 心算过快未核实步骤。

心算技巧

记住常见的 3 倍关系(90 → 30,120 → 40,150 → 50),并牢记 MAP 应更接近舒张压而非收缩压,这能帮助你迅速识别计算错误。

如何解读计算出的 MAP

得到数值后,要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。以下范围可作为起点,并结合患者个体化目标来判断。

MAP 数值分类临床意义
<50 mmHg极低危及生命的低灌注
50-59 mmHg非常低器官损伤风险极高
60-64 mmHg偏低低于多数临床目标
65-100 mmHg正常大多数成年人灌注充足
101-110 mmHg轻度升高持续监测,视情况可以接受
111-130 mmHg升高提示高血压风险
>130 mmHg重度升高高血压急症风险

重症监护 / ICU

  • 对不稳定患者每 15-60 分钟记录一次 MAP。
  • MAP &lt;65 mmHg 通常需要干预。
  • MAP &gt;100 mmHg?评估是否复苏过度或存在高血压。

急诊科

  • MAP &lt;60 mmHg 提示休克——启动相关流程。
  • MAP 60-70 mmHg 需要结合趋势与床旁评估。
  • MAP &gt;130 mmHg?考虑高血压急症评估。

麻醉 / 手术间

  • 通过监护或动脉管持续监测 MAP。
  • MAP &lt;65 mmHg 需考虑麻醉过深或血容量不足。
  • MAP &gt;100 mmHg 需评估疼痛是否控制不足或麻醉不够。

术后 / 过渡病房

  • 初期每 15-30 分钟计算一次 MAP,随后按流程执行。
  • 较基线下降超过 20% 需立即排查原因。
  • MAP 稳定在 70-90 mmHg 有助于安全康复。

先看趋势再干预

记录一段时间内的 MAP 变化。趋势改善说明治疗有效;即使绝对值仍在目标内,若出现下降趋势也要迅速重新评估。

MAP 进阶要点

老年患者

动脉硬化会使脉压增宽并抬高收缩压。慢性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 MAP 70-85 mmHg 才能维持原有灌注,非必要不要过度降压。

儿科

正常 MAP 会随年龄变化。速记口诀:最低可接受 MAP ≈ 年龄(岁)+ 40。新生儿可耐受 45-60 mmHg,学龄儿童应维持在 55-60 mmHg 以上。

妊娠期

孕中期出现生理性低血压属正常,MAP 70-90 mmHg 一般可接受;若持续高于 105 mmHg,需警惕子痫前期。

心律失常与心动过速

房颤等不规则节律需要测量 3-5 次取平均。严重心动过速会缩短舒张期,使标准公式准确性下降,此时建议使用有创监测。

升压药治疗

滴定去甲肾上腺素、加压素或去氧肾上腺素时,每 15-30 分钟重新计算 MAP。根据医嘱目标调整输注速度,并记录当前值及变化趋势。

直接测得 vs. 换算 MAP

袖带推算的 MAP 与动脉导管读数通常仅差 5-10 mmHg。对于升压药依赖性休克、血流波动快、重度低血压或高风险手术,应采用动脉有创监测。

自测:MAP 计算能力

在展开答案前先自行完成这些临床情境,检验自己在高压环境下是否能算出 MAP。

问题 1:常规 ICU 患者 — 血压 118/76 mmHg

MAP = (118 + 2 × 76) ÷ 3 = (118 + 152) ÷ 3 = 270 ÷ 3 = 90 mmHg。灌注充足。

问题 2:脓毒性休克 — 血压 88/52 mmHg

MAP = (88 + 2 × 52) ÷ 3 = (88 + 104) ÷ 3 = 192 ÷ 3 = 64 mmHg。低于脓毒症目标,应升级治疗。

问题 3:高血压急症 — 血压 185/115 mmHg

MAP = (185 + 2 × 115) ÷ 3 = (185 + 230) ÷ 3 = 415 ÷ 3 = 138 mmHg。紧急程度高,需评估靶器官损害。

问题 4:术后下降 — 血压 92/58 mmHg(基线 MAP 85)

MAP = (92 + 116) ÷ 3 = 69 mmHg。较基线下降 16 mmHg(19%),需排查出血或体液转移。

问题 5:心算挑战 — 血压 140/90 mmHg

脉压 = 50。50 ÷ 3 ≈ 17,加到 90 → MAP ≈ 107 mmHg。属于 2 级高血压范围。

评分指南

5/5:资深水平,可直接用于临床;4/5:能力强,仅需小幅复习;3/5:基础扎实,需多练习;低于 3:请回顾以上章节后再测。

下一步

  • 收藏本指南以便随时查阅。
  • 用匿名化患者数据练习,提升速度。
  • 把计算方法教给同事或学员,教学能加深掌握。
  • 在建立信心期间,可用我们的计算器核对结果。

常见问题

为什么不能直接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?

心脏在舒张期停留时间更长,因此动脉平均压力更接近舒张压。简单平均忽视了这一生理时间差,会高估灌注。

动脉导管与袖带测得的 MAP 计算方法是否一样?

是的。动脉导管会自动计算,而袖带读数需要手动换算,但在病情稳定时通常可保持 5-10 mmHg 的误差范围。

多久应计算一次 MAP?

频率取决于病情:复苏期每 15-30 分钟,ICU 每 1-4 小时,普通病房随日常生命体征;门诊则在影响灌注决策时计算。

是否所有患者都需要计算 MAP?

不需要。重点关注休克、脓毒症、神经重症、高风险术后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。常规高血压管理看收缩压 / 舒张压即可。

MAP 能否取代血压用于诊断高血压?

当前高血压指南仍以收缩压 / 舒张压阈值(≥130/80 mmHg)为准。MAP 是补充指标,尤其适用于急性护理。

MAP 目标应该设定多少?

目标需根据病情调整:

  • 普通成人:60-100 mmHg
  • 脓毒症:≥65 mmHg
  • 创伤性脑损伤:80-110 mmHg
  • 缺血性卒中:60-180 mmHg(宽松性高血压)
  • 心脏骤停后:≥65 mmHg

临床资源与工具

计算工具

指南与流程

教学素材制作中

  • 视频教程:《3 分钟算出 MAP》
  • 可下载公式与正常范围对照卡
  • 住院医 / 学员案例练习手册

总结:关键要点

  • MAP =(收缩压 + 2 × 舒张压)÷ 3 —— 熟记并练习到形成肌记。
  • MAP 目标随病情而异,务必个体化。
  • 结合脉压能提示潜在病理问题。
  • 趋势比单次读数更能指导决策。
  • 当准确性至关重要时,采用有创监测。